An online community sharing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Chan Buddhism
每一個花時間習禪的人都會聽說過“修行”。但當我們被問及什麼是“正在修行”時, 我們可能會模棱兩可地說菩提如此,也可能裝作高深莫測樣子說,這是在“實証佛法”。
 
佛性(Buddha Nature)和菩提(Buddhic Nature)是有區別的。佛性指的是無所不在 永恆不滅的真我 -- 整體包含于個體的無時不全息存在的宇宙本性 -- 而我們所說的菩提(Buddhic Nature,or Buddhi), 指的是我們為了認識這種最根本的統一而超越物質世界局限的本能。 並不只是一種能 力,它也是鼓舞我們尋找這種統一的愛的力量。克利須那神(Shri Krishna) 在“ Bhagavad Gita ”中把它稱為“意識的能動作用”。從心理上說,就是意識 與精神之間的“東西” -- 以心証心方得明白。這是一種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智慧特性。
 
正行是愛的結果 -- 是完全為了人類利益而進行的自然而然的善行。我 們的菩提生活著,呼吸著,似乎它有自己的生命力一樣,一種能夠在任何時 候于我們內心喚醒的生命力。當它醒來時,我們會異常清晰地領悟正行的本 質。正行的概念,當以模糊的知性術語出現時,是難以檢驗的。只有在修 行中看方能看得更清晰。
 
最近,我們僧團的一名成員,市內一家醫院的一位忙碌的常駐外科醫生,同他那 顯然被忽略的妻子一起休了一 次假。 為此他們盼望了一年多。由于是業余攝影愛好者, 他們簽了約去遙遠的波利尼西亞的某個小島旅行。這次行程最志興處將是坐船逆流 去看一個壯觀的瀑布;但事與願違。他回來後我問他是否喜歡那個瀑布;他搖了 搖頭,只回了句:“沒去成。” 挺帶了些遺憾;但他沒有時間跟我解釋。一個小時後, 當他妻子打電話問我是否方便私下談談時,我二一添著五,終于弄明白倒底是怎麼 回事。
 
我知道他的妻子不喜歡他習禪。她理解並接受他時間上的職業需求, 但在家裡,她不願他在坐禪上花哪怕五分鐘的時間。在她看來,修禪毫無意義, 也不會給生活帶來什麼不同。
 
她到了後,我所期待的最後一件事是她會讓我給她私下做一些關于禪的介紹, 以接受佛教的一些概念。她以前說過曾接觸過佛法行証,並想更 進一步了解它。
 
她告訴我在他們要遠足去瀑布那天,就在他們要登上那只小船之前吃早餐的時候 ,其中一個廚師走出廚房來到他們桌前。從他的走動可以顯然看到他的焦慮。 “我聽說您是一位醫生,”他對她的丈夫說到。“我的女兒病得很厲害。 您能不能去看看她? 我們就住在離這不到5裡腳程的小村莊裡,穿過叢林就到了。”
 
“我吃驚得說不出話來,”她說。“我可以看到我的丈夫緊張起來,我本以為他會說, ‘對不起’並委婉地告訴那人他不可能去。但事實是,他閉上了眼睛 -- 只是一會兒 -- 就現出平和的臉色,並說,‘給我一點時間讓我跟妻子說說。’”
 
“我真的不相信他會考慮去看病 。但他認為,我有三個選擇,而他只有 一個。我可以跟著旅行團去瀑布,或是留在那個小旅館裡,或是陪同他去看望那生 病的小孩。但是他只能做一件事……‘禪事’,他說。我很生氣。這可是我們 的假期啊!一語沒發,我離開了餐館,走到碼頭登上了船。”
 
“很自然,我過得並不愉快。我不想跟任何人說話。我在強行裝底片時弄壞了相機, 什麼相也沒照到,但是我都不在乎。我只記得他說的蠢話…… ‘見一瀑布者見一切瀑布。’即使當我回到旅館時, 我還是很沮喪,而我的丈夫被叫出去後還沒有回來。有一個從無線電轉送過來的 消息, 是給我的,說那個村莊只有一個小診所……但是沒有內科醫生。 他已經把那個女孩帶到那並給她做了緊急闌尾切除手術。要到第二 天才能回來。”
 
“我一個人在那生悶氣,都沒注意到旅館的人們已經在對這件事議論紛紛了 。他在午飯的時候回來了。當他進到餐廳時每個人都站起來鼓掌。他只是揮了揮手就坐 到了我旁邊。我一生中從未在同一時間感到故如此羞恥與驕傲。廚房的人們給我們送來 一碗碗水果和魚及好幾個花環。其中一個到過瀑布的人 -- 我們很佩服的攝影師 -- 給了他一卷底片,說他已為我丈夫取了些景,希望能合心意。我坐 在那一聲不吭……脖子上環繞著芙蓉花,接受著大伙的鞠躬,就象一尊印度 女神的雕像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。”
 
“我確實去看了瀑布,但如果不是有人照了照片的話,我卻無法 向一個盲人描述那瀑布。因為我除了自己的怒火外什麼也沒看到。但那地方的美麗卻在 那裡……在每個以欽佩感激的眼光看著我丈夫的眼睛中。他看到了瀑布之外的事 。有一件事我是知道的:見一瀑布者見一切瀑布。我所沒有領悟 到的是任何一個傻瓜都可以看到瀑布,但只有很少傑出的人才能看到瀑布之外,才能 看透所有其他人的眼睛都看過的東西,才能看到他們所敬奉的是神的傑作,而人類就 是神最偉大的作品。我丈夫會說的只有一句,‘我是一個佛教徒。對于一個佛教徒來 說佛法就是一切。’”
 
她十分後悔沒有陪他一起去幫助那個小孩;但我告訴她即使那樣, 結果也不一定 比現在好。如果她去了,她可能還沒開始‘反轉法輪’來獲得這種 智慧見地 -- 菩提。
 
“就在你丈夫閉上眼睛並同意去診治孩子的那一小會兒,他啟動 了菩提。”我告訴她,“是菩提改變了他的看法。他不會知道自己是否能幫得上 那孩子 ……因為他是一名外科醫生,或許那孩子需要的是一名內科醫生……他也 不會知道你有什麼反應。但是他所不能預料的東西並不重要。他用了他的 心而不是依賴理智去處理事情。他怎麼會不去診治那小孩呢? 所以,你親身體會 到了佛法的力量。它抓住了我們,並提高我們 -- 這就是我們所有習禪的人所死命 追逐的!”她想知道更多的……去親身體驗她直覺所得。她希望如此非凡的意義 與意志成為她的日常生活經歷,並進一步使她領悟佛教的核心:菩提佛性 。她想修禪。
 
許多年前我看過一本大衛﹒布瑞恩(David Brin)寫的名為 《實踐的效用》的科幻小說。 書中的主人 公丹尼斯﹒紐耳(Dennis Nuel)遇到了熱力學第二定律被倒轉過來的世界: 事物非但不會在使用中磨損,反而變得更好和更強。所以,有用得東西是 “鍛煉”出來的。輪子是通過轉動石頭而來。起初並不能從 石頭中明顯地看出輪子來,這使得轉動起來很困難,沒有方向。但是 經過堅定不移地努力, 最後只要稍微推一下,它就能好不費力地轉動起來。
 
菩提是修禪者的輪子。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看不清它,要修幾乎不可能,但 這是法理,不是熱力學,必須要對看不見,非科學,非理性的事物報以信 心。這是認識的一大飛躍 -- 即承認事物 有可能存在于理性感覺以外,甚至是感觀知覺以外。 這意味著去停止那種使我們感受不到神秘經驗領域的思維過程。當 法輪第一次呈現在我們眼前時,我們開始經歷因果與佛法的融合,修証與法理 的融合。當我們能看清自我也只是一種幻象,則所有專注于維護或美 化它的行為就顯得荒謬可笑了。
 
一個始于輕微意願行動的過程,若能持之以恆,將會變成指導我們行為的強大意 志 -- 就像David Brin的實踐效用那樣,我們通過實踐獲得了盡善盡美的形式和生命 。當我們時刻與菩提相接觸時,無論我們做什麼,我們的行動將收到充分指引, 雖然這些指引可以是任何形式。積極參與這種生活將是何其享受!